为庆祝yth20611游艇会网站建校40周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于10月19日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杨舰做客yth20611游艇会网站两校名师讲堂,在第四教学楼103做了题为“知识传播与社会受容——近代中国工业人才的培育”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丁大尉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约140人参加。
杨舰教授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近代中国工业人才培育的举措,着重分析了留日学生前往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的情况。他认为20世纪初的海外留学浪潮中,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成为了近代中国海外工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近30年的历史跨度中,先后有800多名中国留学生前往该校学习,他们回国后的业绩,昭示出特殊环境与历史进程中跨国工业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和特征,也折射了技术教育的转移中社会所具有的筛选和建构作用。
并且杨舰教授注意到不同历史阶段留学生前往东京工业大学学习的科目不同,回国后担任的职务也区别明显:早期留学生回国主要出任官员,中后期担任教职和工程师的比例更高。为探究这一问题,杨教授比较了东京工业大学与帝国大学在培养留学生方面的不同,他认为第一,这是由于中国社会的需求导致,随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更多人进入企业。第二,就学制而言,帝国大学毕业生的学习年限过长,多数人未能赶上清末民初的新体制创建,而东京工业大学正好赶上体制改革,因此大批早期毕业生被吸纳进入官场。第三,就后来两校专业设置而言,帝国大学面向国家重工业和军工的需求,多数毕业生回国后去往政府和大学就职。而东京工业大学面前轻工业,工业企业就职的人数更多。
本次讲座持续约一个半小时,杨舰教授的深入剖析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大家加深了对中国科技史和近代留学史的理解与反思。
[杨舰简介: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等方向。曾在《科学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软课题、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等多种课题。]
来稿时间:10月22日 审核:刘志国 责任编辑:张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