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印记 首页  >  烟大文化  >  烟大印记  >  正文

烟大风物 | 孺子牛的故事
作者:张绍河 刘英志     日期:2020-09-18     来源:yth20611游艇会网站报    

编者语:“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俯首甘为人梯,潜心立德树人”,yth20611游艇会网站西南门矗立的孺子牛石,深刻诠释了烟大“孺子牛”的精神追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yth20611游艇会网站建校3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孺子牛的故事,感受烟大人和海阳人民对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深情厚谊。


走进yth20611游艇会网站西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当间镌刻有“孺子牛”三个红色大字、酷似一头卧牛的大石头。石头右侧,两棵郁郁葱葱的松树伸展着枝叶,松树右后侧,是一簇挺拔的翠竹。这松,这竹,像是在给劳累过后静卧其间小憩的卧牛遮阳避风,构成一幅颇有国画意境、耐人寻味的卧牛松竹图。这便是被烟大人亲切地称之为“卧牛石”的烟大校园文化第一景。

“孺子牛”取自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将这尊卧牛石命名为“孺子牛”,蕴含着建校初期来自北大清华和全国各地的烟大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烟大人吃苦耐劳、甘愿服务烟台人民的奉献精神,也包含着命名者们对这所烟台人民自己的大学立世久远、基业常青的殷殷嘱托。

“孺子牛”落成于1990年春天。为庆祝yth20611游艇会网站建校六周年,学校决定修建西南门。门内草坪上要放置一块石刻与东面的人工湖遥相呼应,任务交与基建处。时任基建处处长周喜珍同志带人寻遍了文登、乳山、海阳等地的山山水水,在海阳丛麻院遗址后山上发现一石像卧牛的脊梁,感觉很是不错。经打听,知道当地人称之为“卧牛石”。

卧牛石被发现后,为慎重起见,又请当年负责yth20611游艇会网站总体规划设计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规划师谢照堂同志前往观看,得到认可后上报学校。校领导非常重视,杜建寰、杨春洗、邱殿辅等校领导亲往观看,形状和寓意相结合,命名为“孺子牛”,期盼得到海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海阳县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雷战的故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海阳县委、海阳县人民政府得悉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决定将“孺子牛”无偿赠送yth20611游艇会网站。这让校领导和烟大人十分感动,更坚定了他们建好学校、服务烟台的决心。

当时,麻院后山上不通电,没有车行道路,吊车也无法上山,把这块大石头搬下山、运回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基建处全体人员40多人全部出动,采用千斤顶、钢丝绳、撬杠等原始方法从山上向下挪动。把钢丝绳一头固定在卧牛石上,另一头在山上找到大树固定,利用坡势通过钢丝绳卡子松紧加人工撬动向下滑放。其间因卡子松紧未掌握好,卧牛石急速向下滑落,一时无法控制,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可卧牛石似善解人意,正好滑到了停在下方的拖车上停住了,真是万幸,省事省力,天之助也。卧牛石放到车上后,大家感觉卧牛没头没尾不完整,于是又在山上找了一块像牛头、一块像牛尾两块石头一起运回来。

卧牛石安放到位后,在正面按鲁迅笔迹勒上“孺子牛”三个大字,在“孺子牛”的背面刻有“海阳县赠丛麻院石”字样,简要叙述了来历和意义,以纪念海阳人民的深情厚谊。“孺子牛”历经风雨已近三十年,已经成为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一处重要文化景观和烟大精神的象征。如今她仍然静静地安卧在那里,同我们一道见证着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发展进步。

寻找卧牛石的年代,旅游业还不发达,胶东千年佛教圣地丛麻院一副破败景象,丛麻院遗址只剩下地基还依稀可见。丛麻院周围,一大片遮天翠竹却如绿玉般郁郁葱葱,山涧溪水潺潺,自然风景优美,现在已被当地人民建设成一个旅游休闲和从事佛事活动的好去处。

在运输卧牛石的过程中,我们顺便带回了一些生长于丛麻院的竹子,种植于yth20611游艇会网站校内。如今烟大校园的片片竹林便始于此,也算是对海阳这片热土、这里的人民的一份眷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