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印记 首页  >  烟大文化  >  烟大印记  >  正文

一种激励烟大前行的精神力量
作者:江林昌     日期:2011-10-20     来源:yth20611游艇会网站报    

2011年10月9日,由崔明德书记领队,段其胜副书记和我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代表yth20611游艇会网站在北京大学勺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祝寿会,为曾经援建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北大、清华老领导沈克琦老校长九十大寿,钱振为老校长八十大寿,以及已过或将过八十寿辰的张毓凯、魏从武、闻国椿、叶诗美、温淑珍、孙亦丽、杜建寰、孙庆升、王义端、刘庆龙、杨殿升、朱正直、陈浩凯、郑金床、张铜生、邹永素、谢照唐、林稚兰、贺崇铃等二十余位老同志集体贺寿。活动期间,我们与老同志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随同他们的谈话,共同回忆了烟大建校、发展历程,感慨颇多。

九十高龄的沈克琦老校长是这次祝寿活动的中心,当他步入休息室时,其他白发苍苍的老同志们都站了起来,与他握手,向他致敬,亲切地称呼他“老校长好!”由此,我感受到了沈校长的威信。沈克琦先生是西南联大出身,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烟大建校时,他以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出任yth20611游艇会网站校长。是他,把最高层次的教学理念和大学管理经验带到了yth20611游艇会网站,对烟大的发展实际上起到了范式性的作用,深受烟大师生爱戴。

在祝寿宴会上,钱振为副校长风趣地说,当年援建烟大时,他们几位是跟着沈校长干的,今天,大家为沈校长祝九十大寿,他本人还有幸继续跟着沈校长过八十大寿,他为此感到特别光荣。他衷心祝愿沈校长健康长寿,等到将来大家再给沈校长做一百大寿时,他还可以继续沾沈校长的光,跟着过九十大寿。钱校长的讲话得到大家会心的微笑和热烈鼓掌。大家频频举杯,向二老贺寿。我作为晚辈,在当时的场景中,深深感受到老同志们当年在援建烟大时所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在他们的晚年更加醇厚芳香。

记得2011今年2月11日,我代表yth20611游艇会网站在北京参加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烟大名誉校长张承先先生的追悼会时,在休息室正碰见八十岁的杜建寰校长、钱振为校长左右护着九十岁的沈克琦老校长,共同安慰九十二岁的张承先先生的夫人朱老师时的感人场景。晚辈如我,由于资历肤浅、环境差异等原因,也许还无法体会老一辈领导之间那种相互扶持一路走来风雨同舟的具体内涵,但我还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默契与情谊。当时我还冒昧地向三位老领导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因为三位老领导跟随张承先老部长援建烟大多年,他们对张老的了解非我们晚辈所能领悟,所以希望三位老同志能够不辞劳累写一篇纪念张老的文章,以便在烟大校报发表。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暗暗自责不该提出这个要求,毕竟三位老同志已经年迈。没想到沈校长马上答应说:“应该写,应该写。”而杜校长、钱校长又立刻补充说:“沈校长你只要大致定个思路,具体文字由我们两人来起草,最后你过目、定稿,我们三人共同署名。”这当中,我又感受到了许多。三老虽已年迈,但都立刻表示要写,这表明他们对张承先先生怀有深厚的敬重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要为烟大校史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字资料,而杜老、钱老的话语中,又分明表达出对沈老的敬重与照顾。

祝寿会上,老同志们回忆起当年如何为烟大教学楼的建造而筹集资金;教授们、处长们如何亲自到外地购置教学仪器;老教授们如何培养年轻教师,给大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当时的教工们又如何在艰苦的环境(如冬天没暖气)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校党政领导如何跟随杜建寰校长在食堂排队买饭;教工们又如何在周末与大学生们一起看露天电影,等等。随着他们的回忆,我仿佛看到,一片荒凉的盐碱地如何在老同志的艰苦奋斗下,慢慢变成了美丽的烟大校园;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在老教师高水平、严要求的培养下,走出校门,奔向社会。

yth20611游艇会网站已走过二十七年岁月。在校生已由建校初的两千多人发展到了今天的两万多人;烟大办学宗旨也由原来的精英教学,发展到大众教学,直到今天的走内涵提高的新阶段;烟大的校长也已经换了六任;至于教师队伍,也已由第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北大、清华人,换成了当今有“70后”“80后”组成的教师梯队了。yth20611游艇会网站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办学特色比较鲜明,本科教育基础扎实,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成效较为显著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当年援建烟大的老同志们所带来的由北大、清华融合而成的大学精神,永远是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文化基因。老同志们对事业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对工作、教学严谨踏实的优良作风,对艰苦生活乐观克服的积极态度,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干群之间肝胆相照的和谐气氛,都永远是yth20611游艇会网站的宝贵财富,是鼓励烟大前行的不朽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