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女,1988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2011年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后赴美国田纳西大学深造,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博士后出站后入职yth20611游艇会网站。现为yth20611游艇会网站精准材料高等研究院教授,是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海外)、山东省海外科技人才,并于2023、2024年分别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陈淑英先后发表材料领域高水平论文5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3200余次,单篇引用过百论文11篇,并担任中科院一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稀有金属》期刊青年编委,《Smart Materials and Devices》期刊编委。她在科研一线锐意进取,不断追求新突破,为金属材料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研路上的同行者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从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到国之重器的航空航天、军工领域,金属材料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陈淑英深知科研工作不能停留在纸上,更需转化为实际应用,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始终与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陈淑英在近五年的教学与科研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钢铁研究总院委托课题等,发表数十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其中,由她主持的关于高熵合金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高熵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为教之基,教为学之用。”陈淑英表示,教学与科研,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知识的华美篇章。陈淑英的教学方式独特而有效。她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的舞台,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陈淑英时常告诫学生,科研工作不能局限在实验室里,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参加学术会议、去与其他学者交流,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她相信,只有将科研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科研的价值,让知识焕发出生命活力。
追梦路上的指引者
坚持奋战科研工作的她,在教学上也颇有心得。陈淑英目前为研究生讲授《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课程,并将在下学期开展面向本科生的《人工智能前沿》课程。她真诚分享经验,悉心指导实验,填补同学的知识空缺,带领同学探索新的领域。
“在我看来,独立思考非常重要。”陈淑英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她认为,经过本科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她更重视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她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一味的询问“做什么”。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才会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结合自己的思考以及老师的提点来解决问题,并找到新的出发点与突破点。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陈淑英坚信,不管是做好当前的课题、实验,还是在以后继续深造或步入社会工作,都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此外,陈淑英还认为坚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努力和坚持是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学生经常会在做研究的最初阶段感到迷茫,此时陈淑英总会细心地安慰和引导他们:“多去沟通,多去了解,将疑难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在情绪上就不会很迷茫了。”陈淑英始终坚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在专业理论知识中给他们划出重点,在课后闲暇时间为同学们“开小灶”,悉心指导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引导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验,完成课题项目。
智慧为舵,热情为帆,陈淑英在科研的征途中不断破浪前行。科研路上,她从未停止,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追逐着自我突破,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从青涩的学子,到为人师者,她栉风沐雨,脚踏实地,传承着学术的财富,为专业领域贡献价值,一路展现着别样的风采。